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走进西安市的各个村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活动温润心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散发着文明气息,在乡村田野间奏响了一曲曲乡风文明之歌。
“村民议事”议出好乡风
“庙西村,来宣传,家家户户村规谈;长有慈,少有孝,优秀村风代代传……”9月25日上午,走进西安市高陵区张卜街道庙西村,一段段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映入眼帘。“村规是村上70多岁的老党员叶景孝为发展文明乡风所编撰的,现在村上的人没事就来读一读,看一看,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就把文明乡风学习了。”提起村上的乡风文明发展,庙西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康笑着说,村规民约内容丰富接地气,并借用“三字经”朗朗上口的特点,让移风易俗的新观念传进千家万户。
庙西村村干部和群众正在开“村民议事会”。
在庙西村,乡风文明的建设不仅体现在村规上,更活跃在村民的行动中,任何关于村庄发展的想法和建议都可以通过“村民议事会”共同商议。“下个月有村民家里办喜事,我提议不大摆宴席,咱‘红白理事会’可以沟通一下。”“我建议抓紧改造垃圾运转站,改善村里的环境。”近日,在庙西村文化长廊议事厅,一张方桌,几把小凳,李建康与村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村里的项目改造、婚丧嫁娶、文化活动等大事小情都可以通过议事会讨论解决。”李建康说,这不仅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也推动了文明新风尚的传播。“现在村里的文明氛围越来越浓,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按规矩办事,日子越过越美。”叶景孝感慨地说。
2022年,庙西村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形式,打造村干部与群众“家门口”的议事点,充分发挥基层力量与智慧,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在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发展的同时共同“议”出好乡风。
文化活动润出好民风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当天傍晚时分,蓝田县三里镇樊家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一群身着鲜艳的秧歌服、头戴五彩头饰、手拿彩扇的村民正伴随秧歌舞曲欢快舞动,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看,成为樊家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化繁荣,每逢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樊家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汇演活动,将民俗文化舞台拓展为宣传移风易俗的新阵地,以精神文明建设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我们村秧歌队队员平均年龄60岁,是一群热爱跳舞扭秧歌的本村村民,还曾代表三里镇参加过蓝田县的百人秧歌汇演。”樊家村党支部书记杨养儒自豪地说,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目,村民们精神文明更加富足了。“我每年都参加秧歌队演出,特别是春节和重阳节,村上搞的活动太丰富了,能为大家伙儿表演,我心里特别高兴。”秧歌队队员王亚利高兴地说。
在樊家村,不仅有充满活力的秧歌队,还有一支由村干部与志愿者组成的文明实践队伍,他们在传统节日常开展“和美过大年”“重阳节孝老敬亲”和节目汇演等主题活动。此外,樊家村还联合蓝田县文旅体育局举办了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将运动赛事与民俗庆典相结合,让群众在游戏中了解民俗文化、娱乐身心。
在移风易俗的浪潮中,樊家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力量,通过组建秧歌队、创新文明实践活动,把文明新风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实践者、传播者,为乡村文明新气象注入了强劲动力。
“乡贤能人”“带”出文明新风
走进周至县富仁镇大寨子村,宽阔整洁的街道旁,景观小品错落有致,农家门前的小花园环境优美,文化墙赏心悦目,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这次村里‘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咱们村的乡贤们没少给出点子,作贡献。”“前阵子宋大爷家办喜事,乡贤梁理植不仅帮忙组织,还免费担任司仪,值得大家学习。”近日,在大寨子村召开的道德评议会上,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打开话匣,对乡贤们的做法纷纷点赞,现场交流氛围融洽。
大寨子村是一个合并村,人口较多村中事务繁杂,为了提升文明乡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2年,大寨子村邀请综合素质好、群众威望高、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致富能手等新乡贤进入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影响力,参与村中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活动,为推进乡村振兴凝聚文明力量。
“我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帮助村民办点实事,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很开心。”梁理植笑着说。“乡贤们对农村各种矛盾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到门,调解邻里纠纷轻车熟路。”大寨子村党支部书记宋超说,凭借自身的威望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乡贤们推荐评选出的好人好事大家都认可,成为乡风文明发展的助推器。
无论是帮助村民操办“红白事”,还是充当闹别扭村民间的“和事佬”,在大寨子村,通过乡贤们的影响力,不断带动引领村民向善向好,在营造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中,让乡风更美,民风更淳。(西安日报 记者 王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