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让历史说话 让文物说话-j9九游会官网

西安博物院:让历史说话 让文物说话
稿件来源:西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09-06 10:52

  近年来,西安博物院持续开展博物馆公众教育,将文化遗产内涵与丰富的传播形式相融合,创新利用乐知学堂、“字说字画”美育基地等开展项目,提升参观者体验感和参与度,让文物“活”起来,加深公众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了解。

  绵绵秋雨洗刷掉夏天残留的燥热,古都西安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行走在西安博物院内,看着历经千年仍旧巍然屹立的小雁塔,不禁让人心生敬畏。

  57岁的文物修复师贾晓燕,系着土灰色围裙,戴着白色橡胶手套,坐在桌前,左手拿着文物残片,右手持着筷子般粗细的竹签,聚精会神地清理泥土。

  看到记者进来,贾晓燕风趣地说:“我们这里全是泥疙瘩。”其实,这些早已看不出原貌的泥疙瘩,是十多年前西安市文物局稽查队移交给西安博物院的文物。贾晓燕和同事们正在对其进行修复。

  “移交过来的文物,不像考古现场的文物有明确的区位关系,所以我们得先把上面的泥土清理掉,然后一片片、一遍遍地进行比对、拼接,最后才能放在展厅。”贾晓燕向记者展示了前几天她刚修复的一匹陶马,“你看,我把它的身子和头部拼接在了一起,现在还缺少一只蹄子。”

  做分析研究工作的修复师徐诺介绍:“这批文物为汉代批量制作的陶俑和陶马。修复好的陶俑身上都有小型戳印,观察这些符号,就像二次考古。通过修复文物,可以反推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状态。”

  西安博物院每年要修复约70件(组)文物。徐诺介绍,文物有着有机质文物、无机质文物和复合型文物的区分。针对不同文物,修复的方式和流程也大不相同。相比陶器,有机质文物如古籍、书画的修复,会对湿度、温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西安博物院馆藏十多万册线装古籍图书,总量居陕西省第三位。近年来,他们进行了科学有效的保护利用,并通过数字化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西安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和众多文物古迹。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文物、了解历史,西安博物院持续开展了博物馆公众教育。

  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工作人员薛瑞芳介绍:“一方面,我们会配合基本陈列,给公众介绍不同文物。另一方面,我们会利用乐知学堂等一系列因材施教的体验项目,让公众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今年我们就和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合作建立‘字说字画’美育基地,通过临摹青铜铭文等活动,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正如西安博物院院长余红健所说:“将考古新发现、文保研究新成果与中华文化核心一起解构阐释,让文化遗产深厚的内涵与教育传播丰富的形式高度融合,真正做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陕西日报记者 师念 实习生 吕欣容)


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j9九游会官网的版权所有 西安文明网
j9九游会官网 copyright © 2012-2021 xa.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