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西安落地生根-j9九游会官网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西安落地生根
稿件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27 09:3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为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西安落地生根,切实发挥好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即日起,本报开设“学习党的二十大 崇德向善践初心”专栏,倾听道德典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感受,讲述他们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从而带动更多身边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崇德修身、嘉言懿行、明德惟馨,为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党的理论犹如温暖的火焰,我要把这‘火种’传播出去,浸润、照亮更多的人。”冬日,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陈若星不是在宣讲,就是在宣讲的路上。学校、机关、社区……处处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朗朗上口的快板、悦耳动听的独唱、声情并茂的演讲、笔酣墨饱的书法作品……不久前,西安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在长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活动现场,陈若星作为西安市“秦人之星”道德模范宣讲团成员,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题展开宣讲,把理论知识转化成百姓话语,将“大理论”和“小故事”相结合,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和旁征博引的精彩演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到每一个人的心坎里。
  在骊山初级中学、在铜川老城区方泉小学、在西安交通大学101报告厅、在陕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陈若星不知疲倦、满怀热情地向社会各界传播党的好声音,深受群众喜爱。
  “陈老师的宣讲从来不生硬,每每都是从身边小事儿说起,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案例、灵活的互动深深吸引听众,让大家发自内心的认可。”市民张明明是陈若星的忠实听众,“之前我就经常听陈老师宣讲红色家风故事。最近,我追着陈老师听她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越听越‘上瘾’。”
  陈若星告诉记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在基层举办了近千场党史和家风课堂,努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一遍学习报告原文。我最深有感触的是,报告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心潮澎湃,感慨万分!”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发展。”陈若星说,“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到陕西挂职,后留在陕西,担负起西北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传播工作,他给我讲了很多红色家风故事。从小到大,家里的墙上一直挂着一幅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先生手书的仿制品,是父亲从北京带到西安的唯一珍藏。父亲将这样的红色传承铭记心里,教导我们,也深深影响了我们家庭的几代人。”
  多年来,陈若星一直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自身奋斗的价值追求。2008年,三次赴汶川地震灾区采访和捐款;2010年捐款建起山村文化活动室。退休之后,她成为了西安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队长,不光带领团队投身公益活动,也通过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把自己的家风故事,把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革命史上一个个感人肺腑、引人入胜的英雄事迹,讲给千家万户。
  “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用陈若星的话说,“我是道德模范,就要争当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先行者,就要在学深悟透的同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当地发展思路与实际结合起来,真正通过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众心坎上,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古城西安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珅

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j9九游会官网的版权所有 西安文明网
j9九游会官网 copyright © 2012-2021 xa.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