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数字文明发展
稿件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3-08-03 10:17
近年来,以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内容的数字技术,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丰富物质供给的同时,也带来了公民、市场、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关系的重塑,由此开启人类“数字文明”新时代。目前,人们对数字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应用数字技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层面。事实上,数字文明与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数字文明也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数字文明建设提供优质的文化质料和思想养分。
优秀传统文化使数字技术成为向善工具
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和算力资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安全隐患、隐私泄露、算法局限、大数据杀熟等社会问题。数字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如何不被滥用,不异化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工具,是当下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以为,要合理地使用数据、科学地运用算法,让数字技术成为造福人类的新动能,除了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当坚守法律底线、秉持科技向善原则之外,还必须从多点发力,包括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指引和思想滋养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富国裕民、守信践诺、义利兼顾、互利共赢、天下大同等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表现出很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论语》中倡导“君子和而不同”,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蕴含了中华民族崇尚“求同存异”“包容宽厚”的美好价值,对于今天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仍有重要启示。
如何统筹网络安全与网络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鲜明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物两体”“合二而一”实践智慧的当代表达。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当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用以推动平台算法向善,引导和规范数字技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为数字产业植入人文元素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加快培育和壮大数字文化产业也成为各国竞争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如何发展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表明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已经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目标、重点任务等,为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在网络上,内容的文化性也不应被稀释。“互联网 文化”催生了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动漫等文化新业态,但是,数字化只是为内容助力的技术手段,内容建设始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作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数字文化产业既有技术、经济价值的一面,也有生态和思想文化价值的一面,它本质上是一种意义和价值的生产。所以,我们在打造数字文化新业态时,必须坚定文化自信,重视和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的品质内涵,善于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元素,努力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化品牌,助推中华优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让数字世界拥有文明底气
当前,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生产制造、经济运行、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的转型发展,由此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另一方面,数字文明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要受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其中,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推动数字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日前,在山东曲阜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彰显人类高度的文化自觉,其深刻意义就在于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更好挖掘历史文化时代价值,共谋全球数字文明之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包含有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思想理念。例如,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天人合一”“民为邦本”“富民厚生”“经世致用”“诚实守信”“和而不同”“知行合一”“天下为公”等,这些积淀丰厚的传统文化智慧,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可以为当今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乃至数字文明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和价值指引。在新征程上,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我们应守护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积极推进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其中优秀的哲学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治理思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数字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确定性和正能量,从而把握好、引领好数字世界的未来发展。(王锁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