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无障碍环境整体提升明显
稿件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01 09:34
西安一小区单元门外的无障碍通道。
如何让残疾人、老年人共享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如何有效治理盲道“断头”?如何更好支持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其他无障碍设施?如何对药品说明书进行“适老”改造……一件件群众普遍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都可以在这部法律中找到解决的答案。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正式施行。这也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专门性法律,将为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具有无障碍需求的其他人获得社会服务或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提供法律支撑。
近年来,西安市大力提升无障碍环境,积极推进社区、居住区、公园等区域无障碍建设改造,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意见》,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考核,有力推动全市无障碍环境整体提升。
1 全市无障碍环境整体提升
近日,记者在我市多个区域探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与文明。
在曲江大道169号,记者看到小区单元楼入口台阶一侧都设有缓坡无障碍通道。小区内居民黄老先生年近80岁,由于年轻时腿上落下病根,现在出行需要依靠拐杖。记者采访时刚好遇到黄老先生出门,他说自己年龄大了,走台阶不方便,但是有平坦整洁的便道就轻松多了。不仅老年人、残疾人,小区内有无障碍出行需求的其他居民出行也很便捷。“年轻的爸爸妈妈推婴儿车,小孩子骑自行车,搬运东西都非常方便。”黄老先生说,有温度的小区,就应该是无障碍的,无障碍走出家门、无差别融入社会,如此,才是真正的无障“爱”。
北池头地铁站的无障碍卫生间。
8月31日,记者来到地铁2号线电视塔站。发现该站各出入口都张贴着无障碍电梯位置图,注明电视塔站的无障碍设施位于a2口。根据指引,记者来到a2口,发现a2口无障碍电梯前设置一段平缓的坡道,不少推着婴儿车或提着大行李箱的市民在此排队进入电梯。如遇闸机不好通行,站内服务厅旁的门也是无障碍通道,工作人员便可为特殊人群直接开门。
除了搭乘地铁出行,地铁站内还设有无障碍卫生间供特殊群体方便。在地铁3号线北池头站,可以按照明显标牌指引找到无障碍卫生间,卫生间内空间宽阔,各项设施齐全。马桶和洗手台两侧都安有扶手,马桶侧的扶手边还设有求助铃,用显眼的黄色标识标出。
公园是很多老年人及残疾人日常休闲的去处。市民刘先生今年已经70多岁了,最近天气凉快了些,老人喜欢在家附近的天坛遗址公园坐坐。因为腿脚不便,刘先生日常出行全靠轮椅。他说,公园路很平,自己一个人就能去,有时候想上厕所,公园厕所门口除了有台阶,还有平缓的小坡道。记者在天坛遗址公园进行了探访,发现要进入公园卫生间有两处小台阶,每处都设有无障碍通道,还有明显黄色地标线。
2 部分无障碍设施“重建设轻管理”
商场、超市、银行……记者走访发现,我市很多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齐全,基本可以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需求。可走访中也发现,一些无障碍设施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盲道上的竖条代表可以放心直行;凸起的圆点表示要注意有障碍物或者要转弯。对于盲人群体来说,盲道就是他们“静态的眼睛”。记者走访发现,西安市马路上一些盲道建设不连贯,成了“断头路”,还有一些盲道被共享单车、汽车占用。
在曲江海天华庭小区东南门外,一处引导直行的竖条盲道前是一块大挡车石。北池头一路北侧,同样是一处引导直行的竖条盲道前是工地的围挡板,而且盲道上还停放着车辆。盲道被占用的情况还有不少,2号线地铁电视塔站外、雁展路莱安中心周围,记者走访时看到很多盲道被占用的情况。“这不是都在这里停着吗?”8月31日上午10时许,在莱安中心外,一位市民将共享单车停放在盲道上,记者提醒其占用盲道后,市民这样回应道。
对于这样占用盲道的做法,更多市民的态度还是不支持的。“本来盲道的目的是让盲人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但如果成了‘断头路’,或被占用,盲人非但享受不到安全,反而会成为安全隐患。”市民刘宇说,对于一个走出家门的盲人而言,脚下窄窄的盲道是连接生活的重要通道,如果现实生活中这条通道使用不顺畅,很可能导致盲人受伤。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记者发现,此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立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制度设计尽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例如,大家普遍关注的无障碍环境设施“重建设轻维护”“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这次通过立法明确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责任主体,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维护和管理职责,同时明确禁止违法占用和破坏无障碍设施及相关法律责任。
3 法规亮点值得期待
无障碍设施,并不仅仅提供给残障人士,它关乎你我。世卫组织曾在《世界残障报告》中指出,人一生中平均有11%的时间处于“特殊需要帮助状态”,包括儿童期、老年期、受伤时、提重物、哺乳期等等。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能需要无障碍设施的帮助。
很多人觉得无障碍设施是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参与度不高,但这次立法将无障碍建设的受益人群拓展到所有有无障碍需求的人群,不仅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也包括了日常出行人群,是针对全人群的需求而设计的。可以说,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既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关键手段,也是方便百姓生活、学习、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例如,建成城市慢行系统,能方便所有市民漫步健身;在社区配置助餐和就近食堂,服务的是所有居民。
很多药品说明书上的字太小,阅读不方便。因此,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
“看病不会挂号,购物不会付款,出门不会叫车……”这是目前很多老年人、残疾人遇到的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定,国家鼓励新闻资讯、社交通信、生活购物、医疗健康、金融服务、学习教育、交通出行等领域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逐步符合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和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
一些城镇老旧小区楼房由于没有电梯,造成残疾人、老年人上下楼困难,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为解决“悬空老人”融入社会生活,老旧小区多层建筑加装电梯的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从国家鼓励、政府支持、居民配合三个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明确加装范围、发挥各方面作用以及充分考虑兼顾居民不同利益诉求,不断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同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还对人才培养作了专门规定,明确国家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机制,并特别提出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开设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专业和课程。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施行,需有关部门完善配套政策、细化相关标准、加强执行督导,打造连续贯通、安全便捷的无障碍环境,让全民生活出行“无障有爱”。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 文/图
终南时评:让无障“爱”成为主流
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将为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具有无障碍需求的其他人获得社会服务或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提供法律支撑。如何用好安全便利、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营造无障“爱”环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在无障碍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方面,很多城市已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比如,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的意见》,在地铁站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小区单位门外设置无障碍通道、火车站设置哺乳室等,已照顾到不同群体从日常起居到出行的方方面面需求。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体现了社会对这些群体的人文关怀,也增添了城市的文明温度。
使用无障碍设施,直接关系着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理想状态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受益于无障碍建设,但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无障碍设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有时却难以确保。无障碍设施建设做到了“有”,很多时候却忽视了“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正是有意扫除硬件条件上的“障碍”,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推进无障碍环境场景有效应用,让无障碍设施真正发挥实效。
营造无障碍环境,意在让所有人无差别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为此,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大家不妨主动换位思考,适当给予特殊群体方便和照顾,长此以往,无障碍环境将更美好,无障“爱”也将真正成为主流。 (晋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