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评论员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开城门,迎宾!”随着总台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火爆霸屏,西安文旅市场“buff叠满”,迎来新一轮“热辣滚烫”。
实际上,西安龙年春节旅游的火爆,早有预兆。据1月16日发布的《2024年春节假期风向标》中的数据显示,西安酒店预订量增长超16倍,跻身2024年春节假期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再加上总台春晚西安分会场的火爆出圈,城市热度进一步飙升。春节假期首日,同程旅行公布的旅行消费数据显示,西安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94%,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94%,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430%。
公开数据显示,从正月初一开始,大唐不夜城连续两年春节假期位居车流最热景区榜首,全天客流量在65万人左右,晚间高峰时段能达到20万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日均客流量也超过6万人次。比数字更直观的是市民和游客的切身感受。
在人们日益看重出行体验的今天,为什么许多人明知西安不少热门景区的门票早已售罄、众多博物馆也已提前约满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来西安“到此一游”、甚至是“到此一挤”?
在出行目的地选择多元的背景下,西安何以拥有如此这般的热度和吸引力?
寻求这背后的答案,不妨先来看看《山河诗长安》为何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不仅是因为精妙的节目编排,也不仅源于ar技术的加持,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这体现的是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是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集中体现。文化共情跨越山川河流、贯通东西南北,触发了新时代无数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日前,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为西安点赞,称这才是“中国文化的极致浪漫”。
而这种浪漫在西安氤氲升腾至今。漫步顺城巷,酒吧、茶社、咖啡馆遍布,充盈人间烟火;大雁塔下,大唐不夜城景区红墙金顶,灯火璀璨,人流不息;骊山脚下、华清宫里,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长演不衰、一票难求;人们身着汉服,自然游走在时尚街头;春节期间,游客在大唐不夜城齐诵《将进酒》,再现与“李白”对诗的名场面……贾平凹曾描述,“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西安的文化底蕴完美融入日常,人们在生活中走进历史、感受人文,无不彰显了这座城对文化的敬仰、追寻与呵护。
历史之城、现代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不同的人对西安有不同的印象,但文化无疑是西安最鲜明的城市特色。
唯有文化魔力方可诠释西安热度,文化让西安更自信!这份自信不是自我标榜,也非夜郎自大,而是对城市资源禀赋的准确把握,更是对城市发展优长的理性认知。
同时,我们也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聚焦贯彻“两个结合”,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上攻坚发力。下一步,西安将积极运用场景化、科技化、时尚化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
如果你要写西安,就不能只写西安,要写焕新的万物,灿烂悠远的从前和喧闹繁华的今日胜景。亦新亦旧,古今交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城市文化将不断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